打破發燒的迷思 傳統上,大家總認為發燒是件壞事。一旦發燒不退,有些民眾會到處換醫師看,形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近年醫學界對於發燒的研究,才發現我們對於發燒居然有那麼多錯誤觀念。人們生病會發燒這件事,其實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一旦對病人的發燒做出不適當的處置,有時反而有幫倒忙的危險。
迷思之一:
發燒都是有害的,燒太久可能把腦子燒壞。 我們的叮嚀: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 顯示動物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人類生 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41℃以下的發 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 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一般口耳傳說發 燒把小孩腦子燒壞的事例,都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症狀,真正影響腦 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迷思之二:
生病發燒的時候,睡冰枕會有退燒效果。 我們的叮嚀: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白血球製造 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 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使體溫上升。這就 好比說發燒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會認為38℃以上才是正常體 溫,冰枕等物理退燒法違背腦部的設定而讓熱量流失,就好 比把熱水器溫度設在100℃,一面插電加溫,一面卻一直丟 冰塊進去,不但讓病人有寒冷的不適感覺,也會增加無謂的 能量消耗。對於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而言,他們無法應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 潰或心肺衰竭,這類病人發燒時使用冰枕的危險性更高。
迷思之三:
高燒不退的話必須打點滴才會退燒。 我們的叮嚀:反覆發燒與退燒的過程中,病人需要流很多汗散熱,所以身體容易缺乏水分,打點滴頂多只有補充水分的效果,對於發 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發燒病患任意打點滴, 不但不會有治療效果,也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迷思之四:
使用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表示醫師開的退燒藥沒效。
我們的叮嚀:
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 藥沒有效,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事 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疾病的 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常見的 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其中有些病毒感 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如果發燒不退,必須持 續就醫尋找有無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退燒藥無效,或盲目 輾轉求醫於不同的醫療院所。
兒童生病時該注意什麼?
兒童生病時病情可能變化快速,看似簡單的流鼻水、咳嗽、腹瀉、發燒等 症狀,在兒童可能隱藏了肺炎、腦膜炎、敗血症、中耳炎、鼻竇炎等併發症的危機。所以兒童的症狀不能忽略,就醫時應了解兒童與成人之不同,找專精於兒童醫療的醫師。三歲以下的幼童尤其需要兒科醫師的醫療照顧。 除了正確就醫之外,家長必須仔細觀察兒童有無必須馬上就醫的重要病 徵,包括:
- 呼吸急促:不發燒時呼吸急促,表示心肺功能可能受損。
- 活力減低:不發燒時看來病奄奄的,為重症病徵之一。
- 昏睡不醒:意識異常為重症病徵之一。
- 持續嘔吐:注意腦膜腦炎、心臟衰竭、胃腸道阻塞等可能。
- 大便或小便出血。
- 眼淚、小便減少:脫水的常見徵兆。
- 其他任何與一般輕微疾病不同的症狀,例如抽搐、意識不清、臉色蒼白、嘴唇發黑、身上出現出血點等。
如果有上述嚴重情況,建議儘速帶去給兒科醫師診療。
二要二不,牙齒保健康
一要:睡前一定要刷牙,一天至少刷兩次。
二要:要有「氟」,包括使用含氟牙膏、每半年接受牙醫師塗氟及口腔檢查。
一不:不要傷害牙齒;少甜食,多漱口,絕對不要含奶瓶睡覺。
二不:不要以口餵食,家長們自己咀嚼過的食物不要再餵食寶寶。
認識腸絞痛
腸絞痛最常發生在何時
- 腸絞痛通常發生在10天至3個月大的寶寶。約20%的寶寶在第2週至第4週大時開始出現腸絞痛狀況,高峰期大約在6週大時。
- 腸絞痛的寶寶會在傍晚或半夜的時候哭鬧,雖然感覺有餓卻拒絕吸奶,因為哭鬧而臉部漲紅,並高舉他的大腿或脹氣放屁。
- 腸絞痛寶寶的哭鬧很難安撫,一天可能出現3個小時,之後慢慢降低至一天約1-2個小時,直到3-4個月大時狀況開始消失,最晚持續到6個月大。
腸絞痛發生的原因
- 寶寶腸絞痛發生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寶寶受到某種刺激、情緒無法得到安撫,也可能是寶寶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 少數的腸絞痛是牛奶蛋白過敏所造成。
- 重要的是,腸絞痛需要和疝氣等急症鑑別。當寶寶發生腸絞痛時,兒科醫師會先判斷寶寶哭鬧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其他需治療的疾病所引起。
如何改善腸絞痛
腸絞痛發生原因未明,每個寶寶發生的情況亦有不同,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適用所有寶寶,下列方法父母可多管齊下,以便改善寶寶的症狀:
- 關於哺餵,母乳媽媽自己可嘗試減少食用乳製品、咖啡因、洋蔥、甘藍菜(包心菜),和其他可能引起腸絞痛的食物;配方奶寶寶則可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改變餵食種類。
- 不要過量哺餵寶寶,嘗試將餵奶的間隔拉長至少兩個至兩個半小時。
- 帶寶寶散步來安撫他。
- 輕搖寶寶,帶他到另一個沒人的房間或可以聽到烘衣機/洗衣機、電風扇等會發出規律低沉聲音的家電旁邊。穩定節奏的輕搖及聲音可以幫助寶寶入睡,但不可以直接把寶寶放在洗衣機或烘衣機上面。
- 奶嘴有安撫作用,如果寶寶願意吃奶嘴,可以嘗試給予寶寶吸吮奶嘴。
- 讓寶寶趴著,橫跨在大人雙腿上,並輕輕拍撫他的背。這樣可以讓寶寶腹部受壓力,幫助他舒服點。
- 將寶寶裹在大的薄毯裡,讓他感覺到安全感及溫暖;但一定要注意避免呼吸道阻塞,或是造成體溫過高。
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及處理
※呼吸道感染※
- 呼吸道感染是孩童就醫最常見的問題,多數為病毒感染所致。最重要的預防之道就是多洗手、減少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或與病人接觸的機會。並且讓孩子多運動、吃飽、睡足,身體保持良好狀況。
※上呼道感染※
- 一般俗稱的『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狀就是咳嗽、鼻塞、流鼻水、發燒、食慾不佳,有時伴有有嘔吐、拉肚子。
- 通常症狀在3、5天後就改善,就醫的主要目的是確定是否為單純的感冒,檢查有無併發症。
※哮吼※
- 哮吼是指喉部會厭下與氣管出現發炎腫脹,並且併發呼吸窘迫。
- 哮吼發生時,孩子的咳嗽聲會變得嘶啞,嚴重時伴隨呼吸困難。
★小提示:
孩子哮吼發生時 :
Ø讓他的身體保持溫暖。
Ø多補充水分,可以從飲水或奶類中補充。
Ø若出現呼吸困難,請立即就醫。
Ø若是哮吼情況沒有改善,也請您向醫師求助。
※細支氣管炎※
- 多發生於兩歲以下的幼兒,為病毒感染引起細小氣管發炎阻塞所導致的症狀。主要的病毒之一為呼吸道融合病毒。
- 症狀開始像一般的感冒,隨後出現呼吸急促、哮喘、厭食等現象,有些會有嘔吐、腹瀉,大多數約一週左右會改善。
- 若出現呼吸變快、合併胸部凹陷、鼻孔隨著呼吸而搧動、無法進食時,有必要安排住院,給予氧氣和點滴注射。
※肺炎※
- 初期與感冒的症狀相似,不過肺炎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像是發燒較高、較多天,呼吸急促、疲倦、胸痛、胸凹等。
- 若判斷為細菌性肺炎,應接受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培養寶寶的動態生活習慣
※養成孩子動態生活習慣※
- 盡量培養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從事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如丟球遊戲、帶動唱等。另每天應安排約1小時(可分段)中等費力至費力的活動如跳舞、玩球比賽、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活動。
-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應有身體俯臥活動的親子遊戲時間,但睡眠時則不可俯臥以避免增加嬰兒猝死機率。
- 不要限制孩子身體活動的機會,例如,非用餐時間,不要將孩子固定在餐椅上,在安全範圍內,盡量讓孩子增加身體活動量。
- 孩子2歲以前不要觀看電視或電子用品螢幕,2歲以後要限制每日注視螢幕時間不可超過2小時,切勿在幼兒房放置電視,避免長期久坐增加肥胖的風險,且易受電視食品廣告影響。
- 依孩子不同年齡,每天早睡早起的習慣,維持充分的睡眠時間。
※避免兒童肥胖※
- 根據研究指出,肥胖兒童有二分之一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年人的機率更高,達三分之二,未來都是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潛在病患。
- 了解嬰幼兒體重及身高生長情形,於每次健康檢查時,應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 Index,簡稱BMI),並與醫師討論。
- 當孩子身體質量指數被定義為“體重過重或肥胖”時,(請參閱兒童健康手冊第61頁),應尋求醫師或營養師建議,儘速調整生活作息,避免增加相關慢性疾病的風險。
佈置安全的睡眠環境
安全睡眠環境
- 每次睡眠都需仰睡。
- 勿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大人的床上。
- 確認無任何東西蓋住嬰兒頭部。
- 床鋪表面必須堅實,外表可包以被單。
- 睡眠區域不可有任何鬆軟物件,包括枕頭、玩具枕具、被褥、蓋被、羊毛製品、毛毯、床單、填充玩具等軟的物件。
- 穿著睡衣睡覺, 如一件式睡衣。
- 如需額外保暖措施,可穿著睡袋型的嬰兒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將手臂露出,以取代毯子。
- 避免環境過熱,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無空調設備時,宜注意通風。
- 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